从微观经济学角度讲,要考虑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一段时间内市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代驾,尤其是春节期间的代驾,理论上来说,这个服务(也就是产品)的需求量对需求的价格变动情况会比较敏感,即弹性大,因为市场上代驾服务不少,涨价能提升接单率但势必影响需求量。
但实际上来说,要看下你们的主要竞争市场,如果是四五线城市这种以饭店桌面推广、门口地推等方式作为主要品牌触达的方式,那么用户主动询价的可能性较低(何况还喝了),那价格歧视理论就可能很有效了,你的服务就是需求弹性<1的产品,用户不介意小幅的涨价,适当涨价有可能会获得司机和用户双赢的局面。
但这只是理论哈哈哈,实际上决定因素太多了,你们产品界面的一个细节设计、一句优秀的文案、一个活动策略就可能诱导用户忽略这种涨价幅度,总之如果能通过交互或派单算法策略能解决的事情,最好就不要涨价。
涨价和打折是无能者最后的手段。————鲁迅:)
从用户角度讲,推荐涨价~
美团现在配送费已经涨了,加了个春节配送的小标签,用户也能理解,无非就是不点外卖了,舆论风波不至于。
同理,用户嫌贵也可以打车。可以在涨价前加个弹窗通知一下,说明情况+感谢理解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