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出的红包,是否可以被撤回,可以在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信息流”和“资金流”;
如果仅从资金流来说,撤回红包当然没问题,这包括“未领取的红包”和“已经领取的红包”。
如果从业务的角度(信息流)来说,已经被领取的红包,也是不应该撤回;但是未被领取的红包,原则上是可以被撤回的。
当然了,对于大额红包是否可以被撤回,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就不止“撤回”了,还有另外一个关键词“大额”。原则上来说,所有针对大额的、超出日常习惯额度的支付行为,都应该被“至少提醒一次”。支付、金融的原始属性不可丢,不能单纯追求简洁设计,该有的提醒不可省略。
阿德老板遇到的问题核心其实不是红包是否能够被撤回的问题,本质应该是手误发出去了10000元的红包(手误导致的损失过大),如果是手滑发出去了1000元(损失还没有那么大),可能也不会有这个提问。
其实,微信支付应该在发红包或者消费的时候,有一个系统限制兜底策略,比如在异常操作的情况下提示:“您单日红包发送限额为200,已经超出限额,请去支付-设置里修改单日限额”,就可以避免类似的误操作。(当然土豪可以设置成:不限)
记得之前有一个新闻,一个人去小卖部买东西付款,把6位密码当做了支付金额,结果多付了十多万。
这个和银行卡刷卡消费有单日限额类似,有一个兜底策略,就可以防止因为人失误手滑而造成的金额损失。
关于异常操作的判断:
转账时候的策略:
我看了大家的回答才知道你说的是群红包。
1、如果是个人红包,我觉得可以撤回。
2、如果是群红包,不可以撤回。
其实这不是设计逻辑,这是服务端逻辑。
设想状况1:你给某个人发红包,不小心点错了,他没看见,没点,你撤回了,其实和消息一样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设想情况2:群红包。你发出去,没人抢,你撤回了。也没什么问题。
设想情况3:群红包。你发出去,有一个人抢了。请问你如何搞撤回逻辑呢?是把其他没抢的钱收回来?还是把被抢走的那部分一起收回来?想想现实场景。
所以,为了服务端方便,没有在撤回逻辑上多做东西,反而在发之前通过各种步骤强化提醒确认金额。减少了逻辑问题,也减少了开发成本。
最后,阿德你真有钱。
再最后,阿德你去换个眼镜吧。我刚才走了一遍红包流程,发现确认步骤真的挺多的,这都能误点
其实我最想知道在哪个群。
为什么不做撤回不好的分析,题主这种场景个人认为是比较少的,支付过程有至少两到三次提示和确认的机会,也就是说频次较低。如果需要的改动过大,牺牲一少部分人也是可以理解。
人性上:
微信是一个C端产品,需要满足两边的用户。金钱本身就很敏感,如果可以随意撤回的话,可能会引起纠纷。所以微信会在发红包流程去提醒和验证你是否是本人,是否确认红包金额。但是不会给你撤回的功能。
微信主要是熟人社交,如果因为个人问题手误,可以自己沟通解决。
系统上:
资金转账系统是很严谨的,一笔流水就是一笔流水,不会有逆向流程;因为金钱本身涉及到人的利益,处理不好就是一个金融纠纷。
比如:你在银行转账,写错了对方账号,需要怎么做才能撤回这个转账:如果是在ATM机转账的话,24小时内可以撤销的。这个设计是考虑到银行卡丢失被人骗取金额;
但如果是在银行转账错误的解决方案是:
1、立即联系银行解释情况。拿着转账的收据与银行进行核对,确认对方账户是否存在。如果对方的帐户不存在,则该笔款项会一段时间后自动返还给转账人的帐户。但是,如果对方的账户存在且有效,汇款人可以要求银行工作人员提供另一方的联系信息。(银行只提供对方信息,不会去强制要求对方还钱给你)
2、向公安机关举报,要求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如果银行不愿提供对方个人信息,汇款人则应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公安机关出面介入调查。首先,公安机关要求银行核实对方的身份,然后与对方沟通是否愿意退还款项。(报案-公安帮你沟通-这个也不是强制性的)
3、向法院提交民事诉讼以维护权利如对方拒绝返还,则涉嫌“不当得利”,转账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对方不还款,你就只能走司法程序,最复杂的方式)
所以两方面考虑微信都不可能做撤回红包的功能,你只能自己协商或者走司法程序。
个人理解,这个问题从两个层面思考;
一、使用场景
首先,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微信红包?在群聊,在和个人聊天的时候;如果我在这些聊天场景中,想发红包就发红包,想撤回就撤回,那么对于钱的问题,是否太过儿戏,继而造成不重视出现金钱纠纷的困扰;
再说一个场景,你跟楼下卖豆浆油条的老板很熟,互相加了微信,平常都是下楼直接提了早餐就走,在路上通过红包付钱给老板;现在你可以撤回红包了,偶尔一两次老板不甚在意,多了自然就会厌倦,那么你以后再在老板那里买早餐,你觉得还好买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经出了问题。
二、支付的意义
群里,和个人聊天的时候;那么我在群里发了一个红包,被别人抢了,这个时候我撤回,到底是撤回多少?是撤回尚未被抢的,还是撤回所有被抢的金额?如果撤回所有被抢的金额,我是否可以理解为微信在没有经过我允许的情况下,擅自扣除我的线上金额,继而引起对微信的不信任问题?如果只是撤回尚未被抢的,那我因为自己的问题为这些已经被抢的金额买单,是否还是会怪罪微信。谈及到钱的问题,事关个人利益,怎么做都不平衡,不如不做,直接限死。
其次楼主也说了,小金额无所谓,大金额问题很关键;现在大家都在使用微信,合作伙伴也在用微信,我给你付了尾款,截个图,然后再撤回,到时候官司上我有理有据,你怎么辩驳?
看到这么多的回复,我也默默的跟一条吧,
做为一个后台的产品经理,首先我们从业务流程和业务逻辑来分析这个事情,
我们把业务分开三个阶段:发红包,抢红包,退红包,
首先发红包:首先要输入红包的个数,红包的金额,然后进行验证,(小额免验证除外),输入密三或指纹,然后提示红包封包成功,等其它人抢红包。以下分析为个人逻辑:个人感觉应该有个封包的过程,首先把金额从个人的账号信息提取到公共的资金池里,也就是说红包封装成功后,金额已经不在您的个人账户下,而在一个虚拟的资金池时,大家抢的是一个公共的资金池,而不是分批从个人资金划分出去的,这个逻辑应该是很复杂的。
其实是抢红包:固定的资金已经存在的公共的资金池,不同的资金账号来进行瓜分。有的多,有的少,但是数量是固定的,这个算法是知道马爸爸是如何设计的,(此外具体规则不讨论),根据规则大家去瓜分现金,实现稍到账,从公共的资金池里划分到不同的个账资金账户下边,然后记入虚拟的个人资产,然后转化为实体资金。需要统计资金池总金额,已抢金额,待抢金额,已抢注入每个账户金额,剩余时间,已用时间,待返还金额等一系列的业务逻辑。
最后是退红包:是全部,还是退部分的问题(时间到期后没有抢完的),个人认为全退,那就是把整个业务推倒重新来,也就是说这个事情没有发生过,但现实是已经发生了。如果做这个业务功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没有意义,反而会影响到产品,受众的影响,资金的划分体系。所以全退这个业务功能就没有。退部分的这个是可以实现的。
针对以上分析,红包手误发100元,变成了10000元手误发,这个不属于功能或业务缺陷问题,应该属于人工操作失误的问题,第一发红包的人有业务发起的想法,而且有实际的金额参与。只是金额输入错误了,输入了,抢的人知道吗,不知道,还说红包真给力。这个不想交易的问题,两方都知道买多少卖多少的问题,单价,数量都是明确的,这个不行,单方违约。所以我只能说,自己的坑的牙,只能掉肚子里慢慢消化吧,
以上为个人讨论,仅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个事情的关键主要在于人们对于这种社交行为事件的敏感程度。发红包其实也是种社交行为。
为什么同样是社交行为,有的行为会让人觉察不到,但有的就会让人不爽?说到底,取决于这个行为事件融入我们生活的程度。比如常见的说话,如果你说错了,可以立马纠正,人家也不会怪你什么,大家对这种刺激不敏感,你看,所有的产品设计都是有真实的生活场景对应的。但是你要通过物来沟通(这个物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实际存在的),这个就敏感了,不管你送不送,送什么,动静都很大,这个一旦涉及撤回是会让人不爽的。包括你看知乎上,问前男友/女友要回自己之前送的礼物……如果是你,你什么感觉,还有直播,送礼物,也不能撤回,还有pmcaff,给人点完认可后又后悔了,为啥不能撤回?你看,是吧,都在说这个道理(也可能我说的不对)。
不过德叔可以在群里呼吁下,让大家不要领,我记得红包好像24小时没人领是可以退回的,是时候考验你的威信了。
如大家所说,撤回有两种方案:
将已经抢了的人金额退回不太现实,就算不从用户心理来说,如果直接抢了之后用户将余额提现或者消费掉,这钱也很难追回。
而将剩余没抢的退回,这对已经抢了红包的用户就产生了一个纠结,他撤回的心理是什么?是发错了?要不要再给他退回?如果不退回他表面不说但会不会产生什么坏印象?如果退回又会不会觉得太较真?.....,我感觉会产生很多心理故事。
但是如果微信加一种红包玩法,比如”随时终止的惊喜红包“,用户发一个红包之后可以随时中止,剩余的钱的处理方法和24小时红包没抢光的一致(本质上相当于用户可以随时定义红包的个数)。这种红包玩法可以大额一点,这就增加了红包的不确定性(既可能被抢光,也可能被终止),我感觉挺好玩。
这跟撤回当然是一样的,不过如果换一种形式当作一种玩法,而且大家习惯用这种玩法的话,那么可以在一定程度解决这种错发的问题。我想人际心理问题会减少很多,不过技术上也可能麻烦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