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工具是辅助,核心是工作流程的执行。
1.一个好的工作流程,既提高工作效率,也便于经验管理。但最终还得执行落地。好的工具或者说适合公司整体流程的工具,能很好地辅助流程的各个环节的施行,提高各个部门间工作配合效率。当然也是一种记录,便于管理,或做一些复盘等。
2.目前我们项目使用JIRA进行管理,根据一段时间的磨合总结出较适合的流程,根据这个流程,去自定义JIRA的一些模块来匹配我们的流程,通过JIRA使用推动整体项目工作的实施过程。
3.我觉得一个好的团队协作工具重要的是:
(1)可灵活配置:每个公司/团队,流程都会存在差异,因此给予用户更多的自定义的权限很有必要;
(2)学习成本较低:工具类不追求设计上的创新,交互/设计上能更符合大众的习惯更重要;
(3)系统架构的可拓展性:工具类功能会根据实际业务需求不断扩充,是否可拓展将影响到后续产品迭代和用户体验。
(3)在灵活配置的基础上,能有较成熟的案例参考:好的案例,能够帮助用户更快地熟悉和使用工具。
团队协作类工具,弱弱地认为最核心诉求的应该围绕具体场景/需求入手的高效率处理方案。能满足具体工作场景的协同目标是基础,能在这个场景下通过流程化、模块化、可配置化管理,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是关键。而其他类似易上手之类的扩展诉求则是视具体的场景需要,毕竟场景太多,能易上手肯定是加分项,否则还是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业务流程上,关注需求本质,提高需求处理效率。
核心就是在团队的角度怎样更好的一起把一个事情做好,并且高效的,有节奏很清晰的做好。
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团队不能存在【用系统就是来监控大家工作的】这种心态,工具永远是辅助的。它能帮助一个团队和自己及时的发现整体和自己在协作时的问题。
也推荐下:项目加,一个专注项目管理的工具。
团队表示分工,协作表示信息的传递。团队协作工具就是解决这2个核心的问题,要求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清晰高效的传递各职能组的动态信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团队协作工作,必须要满足这2点才能达到好用的程度,至于其他的类似管理,配置,动态提醒等功能无非都是围绕这2点来做的。
1 工作就像流水线,你上面有人,下面也有人,所以就需要团队协作的工具来规范流程;
2 一个人可以身处于多个流水线,当你暂停一个流水线的时候,你需要知道你暂停的点,方便你回来接着工作
3 最重要:防止上线出问题后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