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下百度释义: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冲动,其属于心理状态。
需求时指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数量,属于经济学名词。
换句话说,动机是有主观能动性在里面的,而需求则是用来量化衡量用户意愿的。从二者关系上来说,有一部分需求来自于动机,而种种动机又可以量化成需求,需求是动机的基础。
因此,二者的区分度主要是在动不动这件事情上,或者也可以理解成个人意识在行为中的参与程度。比如,吃饭这件事,我们应该把其看成动机还是需求?如果只是单纯吃饭这个动作,那它就是需求而不是动机;但如果是考虑吃什么或怎么吃,这种个人意识已经开始参与的过程,就不能单纯的说它是动机还是需求了。所谓不动,通常是指人类行为的固有属性,而吃饭就属于固有属性,在这个基础上,一点点的加入主观因素,慢慢形成动机。甚至你可以这样理解:从需求到动机,是一个从单维到多维的过程,约束条件由纯净到复杂的变化。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放一个马斯洛需求体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严、自我实现。按照上文说的,从纯净度指标来看,生理需求就属于最纯净的指标,也是每个人的固有属性,然后再在这个维度上逐渐递加,越到后面越复杂。
最后再说有没有必要区分?
这个看个人,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有助于解决问题,可以去区分;反之亦然。不过,总体来说,爱思考总归是好事情。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曾经悟出过一句话,用户对需求的满足从来都没有止境。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动机和需求是有区别的。
动机是道(源头),需求是术(办法)
举例:
采访用户,你觉得汽车有一点是你最想改进的?
省油,我想要一样更省油的汽车。
结果特斯拉电动车出来了,用户会说这是我想要的。
是不是跟常聊的用户想要更快的马,结果汽车出来,他们会说这是我想要的。
所以我们要追溯源头,即动机。
这个例子的用户动机是:用户需要更低成本交通工具,同时兼顾下舒适性。
基于这个动机,先有马车,再有了汽车,在了电动车,动车、飞机。
基于这个动机,用户对需求的满足从来就没有止境。
再举一个我真实的反向例子:
一次回家,我准备打车,突发其想的路边招手打了出租车。
一上车,我跟师傅花了3分钟聊目的地,最后才确定下来。
到达目的地,我还要扫码付款。
我当时整个体验就是,OMG,怎么会这么糟糕。
如果我使用打车软件。
我上车就可以优雅的说,目的地正确,请按照导航走。
到达目的地后,我优雅的打车门下车。
到家后,坐在沙发上把车钱付了。
但是我为什么会在那一刻,突然想着打个出租车,因为我觉得打车软件和打出租车的车费差不多。
但是我却忘了打车软件的体验比出租车的体验好太多。
是的,我忘了这个,因为我期待这打车软件的车费可以更便宜些。
看到没有,我的源头是更低成本的出行方式,同时兼顾打车出行体验。
所以我们才有源源不断的需求。
现在,我们可总算知道为什么女人的衣柜永远都缺一件衣服。
用户很少有动机,除非是高付费产品
产生动机,都是因为要满足提出者的。那这个提出的前提,是需要达成他的一定“利益”
需求,仅仅是需要,这个要看场景;
我觉得,你应该想想。
什么是企业需求,什么是客户需求。
往往做产品的需求做不好,都是因为把企业需求当成了客户需求。
做好了这些,才要去考虑动机问题
用户底层生理需求需要食物,一家餐厅只要卖吃的,就能满足我的底层需求
除非我只有一个选择不然我选择这家餐厅的动机一定不是我的需求,而是这家餐厅是否满足我的口味,客单价是否满足我的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