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分析的挺到位的,签到比较重要的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产品的DAU等数据指标,同时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让用户养成习惯。如果从产品角度来看,签到涉及的奖励机制会成为产品发行的一种货币,这种货币有了流通就有了价值,而流通需要有货币的获取和货币的消耗,如果产品需要做商城就是产品货币的消耗,而签到则是货币的获得,即通过签到获取积分,签到又给产品带来了日活,一定程度提升产品的价值。
你说的第三点其实是一种让他看到更好的自己,同时看到别人眼中的更好的自己的炫耀感。但是这类的签到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对能让用户产生成就感的积极产品(如教育和健身)才有效。同时签到如果要有仪式感,其实需要用户对于产品的极度忠诚,而这个时候的产品往往不是一款大众产品,而是比较小众的能标签化某一类用户的产品,而且让用户喜欢这个标签。这个时候产品的定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签到这种东西,对用户来讲需要每天打开手机完成一个操作。既然有付出,就必须有回报。
有的产品只是简单的奖励一些卷,金币之类的,然后再用回收机制回收。单独来看,对产品价值没有任何帮助,甚至可能因为“德西效应”损失一部分用户。
有的产品签到功能就做得比较好,比如贴吧签到,能够协助社区内容共同赋予用户“权威、大神”等称号,一方面让用户本身获取个人成就感,另一方面优质的用户也会对内容起到正向作用。感情这种东西才会慢慢出现。如果只是短期利诱,则无此效果
立竿见影的营收
补充一点我对签到的体验:
有一次在网易云音乐点击签到,跳转到商城页,商城页的头部有轮播Banner位,其中有广告位。
这让我觉得,从公司的角度来说,签到不仅增加了用户逛商城的可能性,更直接提升了广告位的曝光率,直接给公司带来营收。觉得网易的产品很聪明!
“签到”在我看来,来源于我们日常的打卡。现实中,大家应该都比较讨厌打卡,那为什么要打卡呢?打卡主要是公司记录员工是否迟到早退,按时上班。因为公司给我们发工资,我们不得不忍气吞声,当然如果说公司规定打一次卡可以奖励多少钱(全勤),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的。从打卡的现实场景,可以看出“签到”本身是一种相对次要的功能,甚至如果没有奖励或者给用户带来利益(虚荣心),用户甚至不会去签到,所以对于用户而言,“签到”是获取奖励或者满足虚荣心的一种途径。那对于app而言,“签到”起到的就是增加用户粘性,保留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用户习惯(不仅指签到,还包括获取的奖励去消费或者升级等的用户行为),从而增加用户的忠诚度。
今天看到一本书里提到说,人们常常会因为别人做了什么,根据经验就觉得做这个东西一定对,因为别人都试验过了,但很少会有人会为什么这么做?在当前这个时间点做是否可以与之前的不一样?环境和时间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做这件事的方式?
这和当前我们要讨论签到这个功能有点异曲同工之妙。楼主已经借用过去的经验对签到这个功能带来的好处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了,我在这儿就不赘述了。我其实想问的是做签到这个方式还可取吗?用户为什么去签到?平台要设计什么样签到的功能才是能真正帮忙自己达成目的?
对于平台来说,我理解无非最根本的想法就是增加用户打开频次和用户活跃度,在此基础上,能创收当然更好;
而对于用户来说,只有这个功能能满足用户的某种需求,帮助用户达到某种目的,增加某种价值,我认为用户才肯花时间花精力甚至花钱来使用这个功能,总结来说就是“有利可图”,可以是物质上的,比如提升等级,赢取积分换奖品,赢得奖励,同时有激励机制在里面。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被展示,被激励,荣誉感等等。
签到目的就是增加用户粘性,给用户再来你的产品的理由,构建基础护城河的笨方法。产品迭代速度较快,同质化较高,签到作为一个增加用户粘性的重要手段。看看哪些APP没有签到:微信、支付宝等,本身就是行业巨头,每天打开率已经够高了所以不需要了,而qq之前为何有等级,经验之类的,主要是当时im竞争激烈,为了增加用户粘性而推出的机制。
总之,签到的目的:
签到只是一种提升产品日活的途径。
签到可以融入到不同的使用场景,不同的产品当中,不同的产品结合签到功能方式都会有所不同。
比如:
工具类APP可以利用签到提升用户打开率,结合连续签到几天方式赠送福利。
电商APP可以利用签到赠送积分(积分抵现金),同时签到的入口位置也可以带动页面曝光率,同时可以让用自然的浏览页面从而促进购买欲望。
金融类APP可以利用签到完成天数来赠送信用积分,积分越多特权越多。
以上,简单举例,还有很多种玩法。
比如:1元打卡,每日提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