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并不只是互联网产品,或者说是互联网权重很大的产品。
在线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而教育的本质是师资,也就是说拥有大量优秀的教师,最快的途径是烧钱。
但是举个例子,足球俱乐部,组建一支球队,最快的方法是买人,但是要成为一个体系化的俱乐部,拥有源源不断的球星,那么需要搞青训!!
同理可得,在线教育可不是我们搞电商搞社交,短短一两年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在线教育的本质是你要有方式,能够源源不断的有优秀的教师的加入。也就是说,你要有一个培养优秀教师的机制的载体才行。
运用一句话说,对教育这个行业,互联网人,我们都要有敬畏之心!教育的革新和市场化的手段,来源于教育方法方式的进步。
教育产品,不论线上线下,就只有一个需求,就是提高学生学校老师都关注的东西——升学率。
参考新东方,为什么在线教育这么火热的今天,英语教育上,新东方还是No.1,很简单的例子,他有自己的培养机制,能够源源不断的产出优秀的新东方英语老师。而直接的结果是,新东方的英语考试的成绩一直就是国内所有教育机构无法相提并论的。
so,鄙人认为,在线教育目前来说,仅仅还只是产品的商业运作的过程,题主说的问题仅仅是在线教育的公司该如何活着拿到风投,并不是这个产品应该解决的问题。并且按照目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不是在线教育的初衷。
在线教育的获取稀缺优秀教师,要么比钱多,要么自己培养,别无他路!
个人觉得优秀、精准都是非标化的(如果觉得是标化的请给全具体参数,让我们看看什么叫优秀什么叫精准);
尤其在教育这块,每个公司情况不一样,需求不一样,好老师的判断依据也不尽相同,所以此次回答不针对此;
至于快速,我只说一些经历过的获取老师资源的过程和方法。如下两种大类举例:s
网校模式:
网校模式都是网校跟老师合作签约,找老师一般是教学助理去高校联系老师,或者去别的平台挖人,这里要规避老师合同风险,比如老师在别的平台有合同,他违反了合同,后面可能触发很多风险。
对于老师选择一般是试讲,然后跟老师谈。
有些老师是自带粉丝的,比如东奥或者中华会计网校等,老师有在自己粉丝群,可以带来一批学员(只是拿这两个举例子而已,他们都是签某些科目独家的,你挖他们讲课是做不来的),而对于老师来讲也是看中你的钱和平台,如果平台不好,对于他们来讲后面跳槽压力山大。
其实关于老师这块还有很多坑,这里不细讲。
平台模式
如果你是做平台的,比如O2O或者类似YY,比较难吸引知名老师(除非你流量很大,足够大到吸引机构入驻),也需要宣传推广签约线下老师(倒流的思路),找BD去各个学校谈,然后后端提供各种支持。
好老师是要矬子里拔大个的,看看学员反馈,学员用户量,老师授课是否死板,有没有干货等。构建好模型,有针对的流量倾斜放大效果,再将成功案例推广给其他老师或机构。类似淘宝同学的运营思路。
教育讲求的是包装,因为体验和付费的分离,注定了你要通过包装来尽可能吸引更多学员(吸引优质流量)
上面只是个人一点经验,比较笼统,比较放大论,执行过程中要变通,结合业务和数据具体分析可能对你的工作帮助更大些,如果觉得回答还算认真,辛苦点个赞吧~?
优质教师资源确实是在线教育产品的核心,这一点毋庸置疑。
题注描述不清,暂且理解为是要做K12的在线教育产品
其次回答题主的问题:
第一点:如何判断优质教师?
判断是否为优质教师的标准很难衡量,至少作为“我们”不好去判断
第二点:那谁能判断?
老师的领导和老师的学生
第三点:那我们该怎么办?
已经确定了可以通过老师的领导和老师的学生去找优质老师,那么首先,学生我们不能找,因为学生群体也太分散,并且学生判断老师好不好的标准与我们想找的优质老师也多少有差异。那么,就是找老师的领导去帮我们牵线去挖老师。
so,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与教育局或者学校、教联的领导搞好关系了。你懂的。。。。。。
从在线教育产品的用户来说是包含有生产内容与知识的教师和知识受众的用户这两个角色的。
从这个角度其实也就看出了优质教师对于这款产品的重要性,至于一般的受众用户从获取知识与学习的需求上来说的话是成立的,其他就是看产品定位和如何运营推广的事了。
当然在教师与受众哪个先布局哪个更重要的问题,笔者觉得有点像那个扯淡的"先有蛋还是先有鸡"问题,过多的去纠结这个是没有必要的,合理的方式就是选择一个点用"迭代"的方式去拓展。不过要是某方面资源比较丰富那大可以选择先布局哪一个,优势就是不管先布局哪一个另一方用户的选择性就大了,劣势是单方面的用户获取会减轻对产品的忠诚度(就算用补贴来维持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前面算是抛砖引玉,接下来还是说说优质教师资源的获取问题。因为所谓的优质教师其实是针对产品定位的另一用户群而言的,就是说这两方用户在优质与否及需求的某方面上是具有很大关联的,而且按需求及物以类聚的思想看,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彼此完善与吸引的。那么这样看来这个优质教师资源就既具有普适性也具有特殊性,这完全取决于你要个什么样的产品。
优质教师资源获取的途径可以分为线上与线下。思路上就是教师群聚集在哪就去哪里找,高效率嘛。
线上部分可能就是去其他平台挖人,就跟我们熟知的各种网红、直播平台类似。这样的好处是挖来的教师在培养、引导上的时间成本减少,并且还会带来线上用户与受众,也利于产品的宣传与推广。缺点嘛在此就不细说。
线下就是学校与教育机构了。这个其实是很有价值去挖掘的部分。毕竟线上的教师资源只是很少一部分,而且因为平台的一些效应,并不一定就比线下的优质。线下是优质教师的资源库,这也是产品后期能脱引而出的核心竞争所在。至于线下如何获取,这里也不细说,产品制定一套选择标准后准备好一批"星探"怎么选择怎么来。
快速:最快的方法自然是进入教师线上社区(微信群,论坛)进行邀请,此类社区已经聚集了一批教师,形成了圈子
精准:首先要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最好能拿出具体的标准:科目?职称?工龄?…按照标准去筛选教师才能精准
问题太泛泛,没法具体回答,老师这个壁垒如何攻破就是要有自己的培养机制和教学系统,智能化,标准化,流程化,单纯靠挖老师是下下策
还要看产品策略和公司战略,上万+老师的平台结果过两个,老师使用率就呵呵
才疏学浅,我又来扯了
经历过两家做职业教育培训的公司,在职业教育方面老师根本就不是关键,不知道你所指的优质教师是什么意思,是自己本身在专业上能力很牛逼呢?还是在育人方面很牛逼呢?还是很会讲相声呢?要知道专用能力很牛逼的人教书育人并不一定在行,反之也成立,当然你要会讲相声,前两个都可以忽略不计,然后底下掌上雷动:这老师讲课风趣幽默。
在职业教育这块,只要你愿意和培训机构下死手,一样能把你打造成梦想导师,要是你天赋异禀那就算撞上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职业培训都是一茬制,就像割草一样,割完一批扔一批,这也算是这个行业的无奈与苦楚吧。
当然如果你面对的中小学生市场的话,教师这方面影响也不大,和职业教育一样,没有明星,那我们就造一个,不行就造一批!
不想写了,收工……
哈哈,一说到教育总是让人联想到老师和学生,有时候真怀念那些上课偷看漂亮女同学的时光。下面我们来看教师稀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首先,判断出什么样的人才是好老师。
子曰,学而优者为人师。某方面掌握得比我好的人,就可以做我的老师,那么这个人是否必须是要在社会上担任专职教师呢?答案是不一定。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里,有的是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他们都可以成为老师,这样一来,供给问题就解决了。
其次,通过互联网的优势留住这些人才。
学习者和教学者两端的时间都是碎片化的,通过互联网在线异步问答的形式,可以轻松的把他们倆联系在一起,让老师的经验为学生所用。
最后,通过云端存储的方式沉淀内容,借用优质内容,吸引更多的“老师”入驻。
不管是分答,知乎,还是PMCAFE,精华的问答内容成为了吸引新用户入驻的点。同时这些问答过程也形成了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让他们彼此双方都更愿意常来社区里逛逛。
有朋友在评论中提到,那么第一批教室资源如何快速精准的获取呢?
个人认为可以是通过知乎,在行,新浪微博等应用,找到自己所需领域的行家,和他们沟通并讲清楚你能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和他们的成本,邀请他们入驻。
以上说的教室资源都是不局限于K12领域的专职老师,毕竟开源才是互联网的能力所在。如果一定要说这些K12的专职老师怎么快速精准地挖到互联网平台上来,抱歉这些稀缺资源获取和互联网这个东西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看你线下的公关人员怎么去谈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