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自圆其说,都是一个好的答案。建议还是4w+1h。who(给谁用),what(用什么),when(什么时候用),where(在哪里用),how(怎么用)。
使用结构化的方法,优先考虑用户需求。记住:不是你想要产品怎么样,而是用户想要产品怎么样。
面试里我们需要记住,回答问题的方法不唯一,但是好的回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问适当的问题;
理解和评估问题的目的(是优化用户体验还是提升商业价值)
应用结构化的方法
回答该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回答:
1. 通过提问来理解问题
开始回答问题之前,首先确保自己确实理解了这个问题。某些情况下,它未必就是你认为的那样。
比如说,你被要求“设计一支笔”。这是一个简单直接的问题,对吗?其实也不尽然。笔可以是: 油性马克笔,用来为衣物着色,不会因为洗涤而褪色使用神奇墨水的钢笔,只有在特殊的光照下才会显示出字显然,上面说的这些人需要的是不同的笔。他们需要不同的尺寸、颜色和功能。
面试官出这种题,莫非是想耍你?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是,产品经理若是未理解产品的设计目标就贸然开始做这个产品,最终可能会与用户的期望背道而驰。
2. 使用结构化思维
面试官想要看到的是一个结构分明的思维。而要表现出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出一个结构分明的答案,并时刻声明你的思路到了这套结构的哪一个节点上。举个例子,你可以这样说:“首先,我想要说说设计这个产品的目的。接着,我会列出一些可行的功能点。最后,我会结合产品设计目的对这些功能点进行评估。那么,现在我们开始讲这个产品的目的……”
这样,你就能向面试官传达一种信息——逻辑清晰的解答能力。这种方法对于保持自己和面试官的思路清晰也有帮助。
3. 明确目标用户和消费者,为用户考虑
既然已经理解了问题本身,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搞清楚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和消费者都是什么样的人。如有需要,还应该向面试官提出更多问题。
有些情况下,目标用户和目标消费者并不是同一人群。消费者是愿为产品付费的人,用户是使用产品的人。有时候,用户并不是单一人群,也可能是不同的用户群。
遇到每个问题,都要想象产品的使用场景,以及除了用户之外,还有什么人会与产品互动。我们设计产品,得考虑所有目标用户,因此必须要询问面试官以明确目标用户的范围。
4. 有哪些使用案例?用户为什么要使用这个产品它?他们的使用目的是什么?
为每种用户(如果有多种用户的话)列一个使用案例的清单。这个清单要列出用户使用这个产品各种可能的使用目的和使用场景。
比如说,如果我们要为年长者设计一个钥匙圈,使用用例可能包括:
在钥匙圈上找到正确的钥匙,打开家门、车门,等等;
在钥匙圈上再扣上一把新钥匙;
从钥匙圈上移除一把钥匙;
在提包里找到钥匙圈;
在住所里找到这个钥匙圈。
你需要评估这些使用案例,独立评估或和面试官讨论都行,并决定要依据于哪些案例来设计产品。可以说所有情况都是重要案例,也可以决定哪一些比较重要,哪一些不那么重要。
你也可以考虑,哪些使用目的更高级。你不仅可以考虑用户使用这个产品来做什么,还可以考虑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个产品。用户的潜在动机是什么?比如说,用户对钥匙圈的潜在动机可能是独立生活。
其次,你得说服面试官,你的产品能通过激发用户的潜在动机,满足他们的使用目的和使用场景来改变世界!
5. 现有产品能否良好的满足这些使用需求?这些产品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
逐个复核使用案例,评估现有产品或解决方案如何满足这些案例。用户会觉得这个产品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而这些问题就是你将要在设计中注意的。
如果有不同用户群(比如老人与他们的护工),我们可能需要分别评估他们的使用用例。
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当你被要求“为某个人群设计某种产品”的时候,仔细想想这群人有何特殊之处,这个思考可能会有帮助。
举个例子,一位老人在身体行动和灵敏度上可能有所不便,但是长者不仅仅只有生活不便这个特点。对产品来说,这个人群也有其他特质。他们可能会非常在乎与家人的关系,或者会把医疗保健或安定的生活放在首位。我们在设计中需要时刻记住这些因素。
6. 什么功能或修改能改进这些缺陷?
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在评估现有的问题和需求。花时间确定问题所在是很好的。这能帮助我们想出一个为他们的需求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意孤行只满足自己的需求。
很多情况下,我们得同时考虑多个用户需求来解决问题。比如说,在钥匙圈上多扣一把钥匙和在钥匙圈上移除一把钥匙的解决方案是十分相近的。
有个好办法可以处理这一部分,就是向面试官提出几个想法,并询问他想要对哪一个想法进行深究。
一定要明确地将你要设计的功能和用户的使用需求或目的紧密挂钩。要让面试官清清楚楚地知道,你想出来的主意都是消费者关注的,而不是你自己凭空想要的东西。
7. 总结
在面试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能将你的解决方案给面试官作一个回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