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同学,不好意思。在我看来,你对于“产品体验报告”的用力,还有可优化之处
提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做所谓的“产品体验报告”
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对产品很有研究,以获得面试的敲门砖?是为了完成面试官布置的笔试题目?或者是为了应付上司交付的竞品调研?
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产品能力进行的自我学习?
最忌讳的是希望面面俱到,最终出来的只是浅尝辄止。不要寄希望于用短短的一篇报告就覆盖一个产品的方方面面,举个简单的例子:
做“产品报告”的同学,至少内心对于产品都有一定程度的喜爱,基于这样的兴趣,就会有动力和毅力去多看看各式各样的产品。
在体验各种不同产品的同时,去感知自己的喜好。在对于自己的喜好有了大致判断的前提下,才能更针对性的体验产品
比如你喜欢社交类的产品,当你看到【小红书】时(仅以此为例),
以上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深挖开来仔细去思考成文,这远远比在一份报告中就提一句【小红书是为女性社区积累的用户群,社区笔记质量高,用户黏度高】,对你而言,来的更有价值
因为功夫体现在细节上,细节会展示出你的深度
以上只是一种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套路这种东西都是容易被取代的,你们之所以写所谓的报告是因为看到别人在写。我大一的时候就在写这个了,那时候写过超级课程表的等等,其实这种东西关键是自己的思考,比如如果你是PM你会怎么做,为什么,比如它某一块的功能设计等等,
我目前在做商业产品,各种体验报告是完全不看的,几乎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在用户体验要素中也提到了,最关键的肯定是战略层的东西,所以我更看重行业报告
还有,PMcaff上面新人好多,,,
干嘛非要被那些所谓的“经典”束缚住手脚呢?按实际情况来写,不知道太史公说过“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学会找到共性,更要找到差异。抱歉扯这么多~
先不要重复造轮子吧,体验5要素已经是比较全而好的方向了,如果报告没写好或者写不下去,优先考虑的是再读一遍or实践or跟他人交流。而不是再造一个轮子。
等真正有了更深的体会之后再造轮子也不迟。
楼上 @Kefan 已经说的很好了,我再补充一些,这都是我自己在实际学习、工作中总结的。
1. 关于方法论:方法论很重要,一定要有方法论。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论,并且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正确的逻辑是:有一颗热爱产品的心,大量、深入体验产品,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2. 常见的方法论:
我几天前写了一篇文章,虽然仅仅列了提纲,但已经列出了我觉得比较好的几种方法论。
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44818473874240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3. 给一篇我目前看过的最好的产品体验报告,没有之一:纯银的“开心网研究报告”。
链接:http://firecacada.blog.163.com/blog/static/707437620099219122674/
看你写体验报告的目标,交互和功能逻辑主要分析产品设计合不合理,有什么可以优化的地方,战略层的市场分析更多的是从整个产品的发展来考虑,产品的前景如何,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以后的发展发向等等。
个人认为,从交互,功能逻辑去写,是从较小的角度去看一个产品,正如楼主所说,写的很具体,有一些针对具体问题的思考。
而从用户体验要素中提到的战略层,范围层去思考一个产品,是达到了一个更高的角度,着眼全局去看的。如果能够站到一定的高度去看一个产品,去思考,当然是很好的,并不是泛泛而谈。当然前提是真的能够做到着眼全局思考产品,而不是为了写报告而凑字数。